如何趕走體內濕氣Part2

【樂活講堂0107】

綜上篇有1-2種症狀,代表體內有濕氣。以下可對照自己的症狀,看看濕毒在第幾級:

一級濕毒在表皮:症狀如皮膚騷癢、長濕疹、頭臉油膩、滿臉痘痘膿皰。

二級濕毒在肌肉:症狀如酸、困、累、乏,如肩椎肥厚酸困,腰酸力乏,全身無力感。

三級濕毒在骨頭:即骨寒濕,俗稱風濕。症狀如肩周炎、肩痛、頸椎勞損、風濕關節炎。

四級濕毒在臟腑:症狀如脾胃虛弱、便秘、多痰、婦科炎症。

 

大家可能聽過利濕、化濕、燥濕、滲濕 等名詞,到底這些名詞有什麼差別?其實這些名詞都是代表「驅除體內濕氣」的意思,只是方法有所不同而已,加上不同的藥材互相搭配在一起,藥理就會產生變化,自然就會產生不同的除濕法。

1、化濕藥

凡氣味芳香,性偏溫燥,具有化濕運脾作用的藥物,稱為化濕藥。脾惡濕,「土愛暖而喜芳香。」若濕濁內阻中焦,則脾胃運化水谷之功能受阻而致病。芳香之品能醒脾化濕,這類型藥物多有揮發的精油,還可以健脾胃,故本類藥物適用於濕邪侵襲肌表證。濕濁內阻,肺為濕困,運化失常所致的脘腹痞滿、嘔吐泛酸、大便溏薄、食少體倦、口甘多涎、舌苔白膩等證。此外,有芳香解暑之功,濕溫、暑溫等證,亦可選用。根據濕邪挾暑、挾熱、挾寒的不同又可歸納為以下三類:

芳香化濕藥:藿香、佩蘭葉、紫蘇葉、砂仁、白豆蔻、等。此類藥物芳香醒脾、溫燥化濕、辛散利氣,有宣化中焦濕濁、健運脾胃、消脹醒脾、開胃進食的作用。

清化暑濕藥:香薷、白扁豆、西瓜汁等。暑濕多發生於夏季或夏秋之交,屬於暑病範圍的急性外感熱病。起病急驟,初起以寒熱、身痛為主要表現,進入氣分後,以發熱、心煩、尿赤、惡心嘔吐等暑熱內盛症狀突出。

宣化濕熱藥:荷葉、綠豆、西瓜翠衣等。濕熱證是由於感受濕熱穢濁之邪,或脾胃不健、濕熱內蘊而形成濕遏熱伏病變的概稱。多因外感邪氣,或素嗜酒酪,傷及脾胃,脾失健運,濕熱交阻所致。以發熱、頭身重痛、咽痛、惡心、舌苔薄黃為特徵。

 

2、燥濕藥

適用於濕邪蘊結於中下二焦者。正值盛夏時節,民眾可能常有不思飲食或腹瀉等消化不良之症狀出現,此乃脾不健運所致。

又可細分為兩類:

燥濕健脾藥:厚朴、陳皮、蒼朮等,例如行氣和胃、燥濕健脾的「平胃散」。適用於濕濁蘊結中焦的急、慢性腸胃炎等。以胃脘脹滿或疼痛、嘔吐惡心、洩瀉、舌苔白膩為特徵。

清熱燥濕藥:黃芩、黃連、黃柏、苦參、龍膽草等,例如清熱燥濕的「二妙散」。適用於濕熱蘊結中焦或下焦所致的急、慢性腸炎胃炎、痢疾、黃疸等。以腹部脹滿疼痛、惡心嘔吐、口苦食少、大便秘結或下利、小便黃赤、舌苔黃膩為特徵。

 

3、祛濕藥

適用於濕邪伏留肌膚筋骨者。症見肢體關節酸痛,陰雨天則加劇等。祛風濕藥主要具有祛散寒除法的作用,適用於風寒濕邪所致的肌肉、經絡、筋骨、關節等處疼痛、麻木和關節腫大、屈伸不利等證。此外,部分藥物還分別具有舒筋活絡、止痛、強筋骨等作用。

祛濕散風寒藥:獨活、威靈仙、蠶砂、川烏、雷公藤、舒筋草、五加皮、蘄蛇等。多適用於風寒濕侵入筋骨所致的類風濕性關節炎、神經性疼痛等。

清熱祛風濕藥:防己、秦艽、豬薟草、絡石藤、桑寄生、狗脊等。適用於風濕熱痺,關節紅腫熱痛諸症。

強筋骨祛風濕藥:桑寄生、五加皮、鳳仙梗、透骨草等。主要用於風濕日久累及肝腎所致的腰膝酸軟無力、疼痛等風濕痺證。亦可用於腎虛腰痛及中風後遺半身不遂等證。

 

 

文/謝佩倫 養生顧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