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些人認為水喝太多會造成水腫、濕氣重,所以不敢喝太多的水,其實這是錯誤觀念!水是構成人體的重要成分,對維持生理機能有很大的作用,促進新陳代謝反而可以幫助代謝滯留在體內的毒素,讓身體各處器官組織流暢運作,較不易水腫。濕氣比較輕的人,可以通過飲食調理、調整生活作息等來去濕氣。有明顯症狀的人,可藉由中醫辨證來治療。
1、飲食調理
腸胃系統關係到營養及水分代謝,最好的方式就是適量、均衡飲食。酒、牛奶、肥甘厚味等油膩食物不易消化,容易造成腸胃悶脹、發炎。甜食油炸品會讓身體產生過氧化物,加重發炎反應。生冷食物、冰品或涼性蔬果,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,不宜經常食用。飲食清淡,而脾胃功能強大,自然可以代謝濕氣。
2、運動健身
身體濕氣重的人絕大多數是吃過油膩重鹹、缺乏運動健身的人。運動健身可以緩解壓力,促進身體器官正常運作,加速濕寒排出人體。跑步、健走、游泳、瑜伽健身、爬山等,都有益於呼吸系統及氣血循環,提高身體機能的基礎代謝。
3、調整生活作息
熬夜損傷人體的陽氣,可能導致濕氣重。陽氣具有溫煦的作用,熬夜會影響機體正常功能,也會導致內分泌和激素代謝紊亂,而陽氣不足可能會造成水分內停,進而導致濕氣重。
4、避開濕氣的環境
人體內產生濕氣,除了自身代謝的問題以外,有很大一部分和環境有關。經常在潮濕、陰冷的環境中,就容易導致濕氣入侵體內。例如不要直接睡地板,地板濕氣重,容易入侵體內,造成四肢酸痛。不要穿潮濕未乾的衣服、不要蓋潮濕的被子。洗完澡後要擦乾身體、吹乾頭髮。房間內的濕氣如果很重,建議多開窗透氣,如果外界濕氣也很重,可以借助除濕器來進行除濕。
5、拔罐療法去寒濕
拔罐是傳統中醫普遍的一種治療疾病的方法。拔罐可以逐寒除濕氣、經絡疏通、除去瘀滯、養血活血化瘀、去水腫、拔毒瀉熱,具有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,清除疲倦、增加抵抗力的功效,從而扶正祛邪。而且拔罐相對操作過程方便,有居家型的工具適合在家裡做保養或是到中醫診所請醫師操作。
一般除濕的方劑為五苓散、參苓白朮散、附子理中丸。如果喜歡飲茶也可以至中藥行抓藥才來泡。以下為人人可飲用的去濕茶飲。
1、陳皮茯苓茶:陳皮健脾、燥濕化痰,茯苓滲水利濕、健脾和胃,兩者泡水喝,具有健脾利濕、化痰祛脂的功效。
2、赤小豆芡實紅薏米茶:赤小豆利水消腫,芡實健脾止瀉、除濕止帶,紅薏米利水滲濕、健脾止瀉,三者一起泡茶飲用,也有去濕氣的效果。
文/謝佩倫 養生顧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