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冬進補,來年打虎Part1

【樂活講堂0120】

俗話說:「秋冬一進補,春天能打虎。」原則上,一年四季都可以進補,但為什麼在秋冬季節特別注重進補呢?

《內經》:「春生、夏長、秋收、冬藏,是氣之常也;人亦應之。」秋季陽氣漸收,陰氣生長,故保養體內陰氣成為首要任務,在秋季進補,一方面可以彌補「苦夏」中身體的消耗,一方面還可以增強體質,為冬季禦寒儲存能量。又「冬三月者為封藏。」也就是說,一到冬三月,正是養精蓄銳的大好時期,這時人的皮膚肌腠比較致密,出汗較少,攝取的營養物質也容易貯藏起來,加上在冬令季節裡,人的食慾也比較旺,所以這時進補正是最好的時節。

《千金要方》:「凡欲治療,先以食療,既食療不愈,後乃用藥爾。」意思是如果食物可以治好疾病,就盡量別吃藥。無明顯疾病,而又想增強體質的人可以選擇食補為主。而對於因病需要藥補的人來說,則必須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,切勿隨便服用各類滋補藥。

大家都知道要進補,但往往不知道「該如何補?」常聽到有人聽信偏方,誰賣的藥酒很有效就跟著買一大甕,也不知道裡面加了什麼藥材,以為天天喝一些藥酒就能達到補身的效果。結果這一甕喝下來不僅沒達到強身益壯之效反而出現渾身燥熱、口乾舌燥、大便乾結、冬天仍然體弱虛寒等現象。

每個人的體質不同,因此對應的食材及藥材也不相同。秋冬進補應遵循「虛則補之」原則。「虛」有氣虛、血虛、陰虛、陽虛等,「補」有補氣、補血、補陰、補陽等。秋冬進補,不需要天天補、餐餐補,進補的次數並沒有嚴格的限制,只要在平時方便的時候,食用一些有進補功效的食材即可。進補可參考以下原則:

1、進補宜清不宜膩

經過悶熱的夏季,很多人會發生脾胃虛弱、消化不良等情況,秋季應先調理脾胃,多食用易消化吸收的食物。秋季氣候乾燥,需要滋陰補氣,選擇溫補食材,不宜進行大補特補,不然會適得其反。健脾開胃藥物:如黨參、薏苡仁、山藥、蓮子、白朮等。溫補食物有生薑、韭菜、花椒、核桃、桂圓、大棗、羊肉、牛肉等。

2、進補宜慢不宜急

一說到進補有益,就有人認為進補應該是多多益善,實際上,秋季進補雖然是調理慢性疾病的最佳方法,但人體接受進補進行轉化和各類慢性疾病的恢復都有一個過程,進補最好先從小量開始,根據自己的感覺適量遞增,以人體能適應吸收為宜。

3、進補要對症下藥

進補之前要瞭解自己的體質和疾病才能對症下藥。生病期間也不能盲目進補,要等痊癒了再補。用藥的劑量也要科學,劑量少沒效果,劑量大則會出現副作用,遵循少量、持續時間長的原則。例如:人參每人每次不超過5克,每周服1~2次即可。

4、食補重於藥補

如果沒有明顯疾病,只想強身固本、預防疾病,食補是非常不錯的選擇。藥補在於扶正,食補在於養生,例如羊肉是治療氣血兩虧的上好食品,初秋時一個月吃1~2次羊肉爐,到冬天就會明顯感到手腳暖和許多。燕窩、雪梨可以滋陰潤燥,是養陰的聖品。還有蓮子、香菇、山藥、紅棗、桂圓等食物適宜秋季食用。

文/謝佩倫   養生顧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