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如何治療消化不良Part2

posted in: 文章, 樂活講堂, 養生專欄 | 0

【樂活講堂0067】

承上篇,胃口不好的人或是消化不良的問題特別嚴重,例如常出現胃部疼痛、嘔吐、腹瀉等問題,都可以透過以下穴道來做保養,每天按摩3-5回,效果不錯。

1.足三里穴

足三里穴,是「足陽明胃經」的合穴(位於小腿前外側,犢鼻下3寸,距脛骨前緣一橫指)。主治胃痛、嘔吐、呃逆、腹脹、腹痛、腸鳴、消化不良、泄瀉、便秘。脾胃是後天之本,足三里是重要的保健穴位,也常用來搭與其他穴位配伍。中醫有句話「肚腹三里留」,意即胃腸消化方面的問題,用足三里大都能治好。

 

2.四縫穴

四縫穴是經外奇穴,是消宿食、化積滯的專用穴(位於第2-第5指手掌內面,第1、2節橫紋中央)。四縫原本被醫家用來治療小兒消化問題,後來證實,成人使用四縫效果也非常好。用大拇指用力掐按,效果不錯。

 

3.下脘穴

下脘在腹部,離脾胃很近(在上腹部,前正中線上,當臍中上2寸)。主治脘痛、腹脹、嘔吐、呃逆、食谷不化、腸鳴、泄瀉。中醫有個選穴原則,叫「臨近取穴」,就是在病患部位的周圍和附近選穴。這種選穴方法,臨床證明效果很好。另下脘和內庭相配,可以清胃瀉火,消食化。

 

日常茶飲的部分,推薦像山楂飲、橘皮生薑茶、麥芽水…等都是不錯的選擇,有助消化,可緩解腸胃不適症狀,而三餐老是在外族,或是常大魚大肉飲食者,不妨趁居家料理時,可以煮些粥品,例如:山藥大棗粥、山藥蓮子粥、扁豆薏米粥,來調養我們的腸胃。

中醫養生往往強調從身體內部來進行緩慢調理,並非一蹴可幾。尤其在治療消化不良的過程,是需要一段時間來修復我們的腸胃,除了飲食調整,按摩保健外,還要保持好心情及適當的運動來促進腸胃的蠕動及消化。

1.要健脾養胃,先養心情

不知道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有沒有過這樣的體會。當心情抑鬱、情緒低落時,會茶飯不思、消化不良。反之,放鬆的環境和愉快的心情則會使你胃口大開。根據研究發現,在胃病患者中約七成跟情緒有關,而胃功能失調者,患憂鬱症等各類情緒病的機會比一般人高3至4倍。由於「情緒」變化常可引發胃腸功能的改變,所以胃被稱為人體情緒變化的「晴雨表」。中醫學很早就認識到「情志傷胃」,古代先賢對於胃病的治療多重調節緒。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情緒對脾胃具有重要影響,所以要養脾胃,先養心情。

 

2.五穀飲食,健脾胃

脾胃者,倉廩之官也,飲食養生從養脾胃開始。人以水谷為本,胃主受納水谷,所以養脾胃最好的莫過於五穀。《黃帝內經》「五穀為養,五果為助,五畜為益,五菜為充。」意思就是穀物(主食)是人們賴以生存的根本,而水果、蔬菜和肉類等都是作為輔助,發揮補益作用。養脾胃不僅要多吃五穀糙米,還要注意飲食有節和多樣化,順應四時,吃當令季節食物為佳。

 

3.適當運動,增強脾胃

脾主四肢,適當的運動,便能健脾胃。從中醫學角度出發,經絡系統分布人體四肢,因此運動可促進經氣運行,反作用於人體脾胃,使脾胃功能增強。一般來說脾胃功能強的人,四肢肌肉也比較發達,而對女性來說,脾胃健康的人胸部通常比較豐滿,因為胃經的循行路線即經過乳頭,脾胃功能強健,胃經經氣充足,對胸部的發育和豐滿曲線具有重要作用。如果你脾胃功能不好,不妨鍛鍊,尤其是腿部,對小腿上的脾經起到很好的刺激作用。

 

 

文/謝佩倫 養生顧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