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趕走體內濕氣Part1

【樂活講堂0103】

過了清明之後陰雨綿綿,少了溫暖的太陽,是不是覺得頓時失去了活力?不少人應該有頭昏腦脹、身體沈重、大便黏膩等情況,說不出的不對勁。其實這是身體的濕氣過重而產生的種種不舒適。在中醫的病理中,有六邪:風、寒、暑、濕、燥、火,這六邪會使人體的臟腑陰陽氣血失調,引發各種疾病。在這六邪裡,寒和濕是最常見,最易發,也最棘手的,幾乎生活中所有的常見病和易發病都與寒和濕息息相關。

濕本質上就是水。水是生命之源,是維持人體生存與健康的根本。中醫將人體中除血液之外,一切正常的水液統稱為津液。津液的主要來源是飲食水谷,進入體內後,經由脾的運化、肺的通調、腎的氣化、肝的疏洩,上、中、下三焦的霧、漚、運行於全身;發揮其滋潤器官、濡養全身,化生血液、充盈血脈,調節陰陽、維持平衡,參與代謝、排出廢物等生理功能,最終排出體外。

但如果人體內的水多了,就成了「濕」。中醫講求平衡,過少則不足,身體會變弱;過多則為「毒」,給人體增加負擔。而「濕毒」給人體帶來負擔的首先就是脾。「濕」它是有形之邪,是實實在在的東西,會阻擋氣在身體內的運行,從而致使脾失健運,不能行其津液而濕從內生行成「濕毒」。

有句古話叫:「千寒易除,一濕難去」。濕性黏濁,濕與寒在一起叫寒濕,與熱在一起叫濕熱,與風在一起叫風濕,與暑在一起就是暑濕,濕邪傷人有內外之分,外濕多由氣候潮濕、淋雨、吹冷氣、吹電扇、洗頭沒吹乾而等進入體內;內濕多因喜食冷飲、貪吃生冷瓜果、喝冰飲、吃冰棋淋等寒涼之物,損傷人體陽氣所致。

如何判斷自己體內是否有濕氣呢?

1.早上起床的時候還覺得很睏,感覺頭上有東西裹著,或是覺得身上有東西包著,讓人懶得動彈打不起精神。如果身體濕氣重,會出現頭部昏沈、頭昏腦脹、全身很沈重、十分不舒服。就是中醫裡講「濕重如裹」的感受,再來就是看小腿肚有沒有酸脹感,這也是體內有濕氣的典型特徵。

 

2.「舌為心之苗,又為脾之外候」,舌頭是可以反映出我們身體狀況。健康的舌淡紅而潤澤,舌面有一層舌苔,薄白而清,乾濕適中,不滑不燥。而舌苔厚膩就是濕病的經典表現,如果舌苔白厚,看起來滑而濕潤,則說明體內有寒;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、發黃發膩,則說明體內有濕熱;如果舌質赤紅無苔,則說明體內已經熱到一定的程度傷陰了。此外檢查看看舌頭兩側是否有齒痕,也就是俗稱的齒痕舌。如果有明顯的齒痕,也代表體內濕氣過重。

 

3.看看每天的大便狀態,注意觀察大便是否成型,是否黏膩在馬桶上多次沖洗不乾淨,是否每次大便都感覺便不乾淨。濕氣重的人,會有小便混濁、大便溏洩、婦女白帶過多、陰部瘙癢等症狀。

 

4.頭髮易出油掉髮,油光滿面,耳內濕,長痘痘等。

 

5.濕氣重的人,皮膚會感到癢癢的,嚴重則會出現一顆顆紅色疹子,例如濕疹。

 

6.當濕邪傷及到關節時,部分氣血運行不暢,會有四肢關節酸痛沈重,關節屈伸不利等表現。

 

7.常感到累,提不起勁兒,怎麼睡都不夠,注意力不集中。

 

 

文/謝佩倫 養生顧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