飲食、腸道菌群與人體健康的關係(中)

腸道菌群,簡單的來說就是人體腸道正常的微生物。每個人的胃腸道內都居住數以萬計種類的微生物,這些都稱為腸道菌群。腸道菌數量以大腸最多,小腸次之,胃最少。腸道菌如雙歧桿菌,乳酸桿菌等能合成多種人體生長發育必須的維生素,還能提高腸道免疫力,如維生素B1、B2、B6、B12、維生素K、泛酸等,還能利用蛋白質殘渣合成必需氨基酸,如天冬門氨酸、苯丙氨酸、纈氨酸和精氨酸等,並參與糖類和蛋白質的代謝,同時還能促進鐵、鎂、鋅等礦物元素的吸收。這些營養物質對人類的健康有著重要作用,一旦缺少會引起多種疾病。這些菌種按照各自既定的比例組合,相互作用,相互制衡,相輔相成,維持著腸道生態環境的平衡。可分為以下三類菌群~

1.共生菌:即「益生菌」佔 10 ~ 20% ,

主要包括鼠李糖乳酸桿菌、保加利亞乳酸桿菌、雙歧桿菌、乳酸桿菌及嗜酸乳酸桿菌等。好菌在腸道中起到促進消化吸收、分解代謝、修復黏膜、提高免疫等作用,對人體健康有益無害。

2.中性菌:顧名思義,是處於共生菌與致病菌兩者之間,

也可以稱之為條件致病菌,佔60 ~ 70%。中間菌平時不好不壞,但會伺機變好變壞,端視何者佔優勢而靠攏,例如大腸桿菌等。一般情況下,這些中性菌會輔助共生菌來對食物進行消化吸收代謝的,但是在特定的條件刺激下,數量過多的中性菌反而會增加胃腸道的毒素,從而導致疾病的發生。

3.致病菌:既然提到了「好菌」,那必然就有「壞菌」,佔 20%左右。

這些致病菌的存在就說明它們會直接導致胃腸道疾病的發生。一般來說,健康人體中的致病菌較少,基本不會對人體有什麼影響。但在一定的條件下,例如:身體抵抗力下降或飲食不潔,攝入有害菌超標的食物時,就會導致疾病的發生。壞菌常聽到的綠膿桿菌、病原性大腸桿菌、金黃葡萄球菌及霍亂弧菌等。當感到腸道不舒服時,可以先及時補充好菌來對抗壞菌,否則這些致病菌會大量繁殖,導致腸道疾病加重。

益生菌對人體有多重要?

舉雙歧桿菌來說,它會在腸道黏膜上形成一層菌膜屏障。對於經過腸道的外源性微生物(包括很多有害菌病原體)自動形成了一種天然的隔離罩,使其在腸道內失去生長繁殖的落足點,抵御有害菌的侵襲。雙歧桿菌在人體腸內發酵後可產生乳酸和醋酸,能提高機體對礦質元素如鈣、鐵的利用率,促進鐵和維生素D的吸收。能發酵乳糖產生半乳糖,是構成腦神經系統中腦苷脂的成分,與嬰兒出生後腦的迅速生長有密切關係。雙歧桿菌的菌體中,含有可刺激體內免疫機能,提高免疫力的物質。一般認為,腸內的雙歧桿菌可因自我溶解,令菌體的成分被體內吸收,而有助於免疫能力的提高。此外雙歧桿菌也被稱為「腸道清道夫」。雙歧桿菌分泌的乳酸、醋酸刺激腸壁,促使腸道蠕動,保持正常排便功能,把腸道內有害有毒物質及時排出體外;雙歧桿菌還能阻止多餘膽固醇吸收,加速腸道內有害物質和毒素排出體外起到清理的作用。

腸道菌依其停留生長在腸道的時間,分為長住(永久居留)及過客(外來)菌,過客菌通常停留數天即排出體外。腸道之共生菌能與宿主人體和平共存、共生互利,形成所謂的「人體超級生物體」。好菌的發酵作用,有益人體;反之壞菌的腐敗作用,使人生病。健康時共生菌呈免疫耐受性;生病時病原菌有免疫攻擊力。 
因此從出生到成長的過程,不可能天天都吃無毒無味無調理的健康食物,要如何使腸道的菌群平衡,補充好菌是人人必要的。

文/謝佩倫 養生顧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