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洗腎人口一直居高不下,根據國民健康署分析,是因為隨著人口老化以及肥胖、糖尿病、高血壓等慢性疾病人口增加,這些問題所引發的腎臟病也增加,還有國人不當的用藥習慣等原因所導致,而洗腎的患者又該遵循哪些飲食原則呢?
足夠蛋白質攝取
已經開始洗腎的患者與尚未洗腎的腎臟病患者,在蛋白質的攝取量上大不相同,因為每次洗腎時會流失掉體內的胺基酸與蛋白質,所以為了避免營養不良,反而是要攝取高蛋白飲食,而洗腎患者一天所需的蛋白質大約為每公斤體重1.2~1.4公克,也就是說一位60公斤的成人,一天所需要攝取的蛋白質量約為72~84公克,並應該選擇優質蛋白質,減少腎臟負擔,像是肉類、魚類、黃豆製品,避免生理價較低的蛋白質,如:麵筋、麵腸等。
攝取足夠熱量,維持理想體重
洗腎患者若熱量攝取不足,會使體內肌肉蛋白分解,體重減輕,身體逐漸消瘦,造成抵抗力變差,而且攝取熱量若不足,會讓所攝取的蛋白質被拿來做為熱量使用,導致蛋白質的量仍然不夠,所以攝取足夠的熱量對洗腎患者來說是很重要的。
低磷、低鉀、低鈉
過多的磷會導致骨頭病變和皮膚搔癢等症狀,應避免攝取高磷食物,如:奶類、糙米等,而鉀若攝取過多則會造成高血鉀,引發心律不整、心臟衰竭等疾病,因此飲食上建議不喝高湯、菜湯,避免高鉀水果及果汁,過多的鈉則會造成高血壓,增加心臟負擔,所以在調味上盡量少鹽、醬油等調味料,並避免高鈉食物,像是醃漬品及加工食品。
控制水分
控制水分對洗腎的患者來說也是很重要,若水分過多可能會造成危險的併發症。可以先將一天可以喝的水分裝好,或製成小冰塊,口渴時含在嘴裡解渴。
除了遵循飲食原則外,也要記得不可隨意進補,以免造成腎臟額外的負擔,若仍有飲食上的問題,應該諮詢專業醫師以及營養師,並可以隨時根據自己的健康狀況,在醫師以及營養師的建議下進行調整,制定出屬於自己的飲食計畫。
營養師貼心小提醒:開始洗腎的患者,記得要控制水分,還有每日應攝取足夠的熱量與優質蛋白質,且飲食需低磷、低鉀、低鈉,減少腎臟負擔。
文/翁沛辰 營養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