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季天氣炎熱,尤其是台灣又處於濕熱的環境,稍微一活動就大汗淋漓。有的人情緒容易急躁,一急躁也會出汗。有的還伴有口乾舌燥、手腳心燥熱、睡覺出汗等情況。
中醫常講:“汗為心之液”,如果流汗過多,就會導致陰津虧虛,損傷體內元氣,從而出現氣陰兩虛的情況。出現這種情況,如果沒注意,久而久之,會進一步造成心氣受損、心血瘀阻,體內的血液也易變得粘稠,從而會引發“三高”的發生。
唐代藥王孫思邈有一個養生法,也被皇帝所採用,一直到清代,皇帝每年夏天,都會按時服用。這個簡單的方法就是五味子煮水喝。農曆“五月”“六月”是一年中夏天最熱的時候。這兩個月天熱又傷陰又傷氣,老年人容易氣陰兩虛、胸悶氣短、口乾口渴、渾身酸軟、疲乏無力、不想吃東西、感覺心裡煩熱、 晚上也睡不好覺,這種情況服五味子就很合適。
五味子涼茶
做法:將五味子搗碎,水煮30分鐘,待溫後加入適量蜂蜜飲用
功效:補五臟之氣、促進失眠、提高記憶力、抗衰老。
若加入枸杞,就是“二子延壽茶”。可增強滋補肝腎、潤肺固肺,可治療心悸、失眠、多夢、腰膝酸軟等症。
在炎熱的季節裡,我們不光要瞭解飲食、物理等解暑降溫的方法,學習一些穴位解暑方法亦能達到結束降溫的作用。簡單介紹以下幾個穴位,家長們也可以嘗試幫小朋友按。
1.曲池穴:
位於肘橫紋外側端,屈肘當尺澤穴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。按揉此穴可以疏風清熱、調和營衛。用拇指指腹按揉,每次 1 – 3 分鐘。
2.內關穴:
位於前臂掌側,當曲澤與大陵的連線上,腕橫紋上 2 寸,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。按揉內關穴有寧心安神、理氣止痛、和胃降逆的作用,對於緩解暑熱引起的心煩、心悸等有一定效果。
3.湧泉穴:在足底屈足卷趾時足心最凹陷中。按摩湧泉穴能滋陰降火、寧心安神,引熱下行。用拇指指腹按揉,力度適中,每次 2 – 3 分鐘。
4.大椎穴:
位於第 7 頸椎棘突下凹陷中。刺激大椎穴能振奮陽氣、清熱解表。可以用食指和中指一起用力按壓,或者艾灸該穴位。
5.合谷穴:
在手背,第 2 掌骨橈側的中點處。按揉合谷穴可以疏風解表、行氣活血、通絡止痛。
文/謝佩倫 養生顧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