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冬進補,來年打虎Part2

【樂活講堂0121】
秋冬養生多喝湯是最好的選擇,多喝湯可以補充水分、滋陰潤肺。蠻多臺灣人喜歡以薑母鴨、羊肉爐、麻油雞來進補,但有些店家湯頭調的口味較重,吃多下來可能引起腸胃不適。其實居家用一些簡易的藥材,便能達到“補”的效用。以下幾道湯品可作參考~
1.玉竹瘦肉湯
材料:玉竹30克、瘦豬肉150克。
做法:先將玉竹洗淨切片,用紗布包好,瘦豬肉洗淨切塊,一同放入鍋內,加水燉煮40分鐘,起鍋前加些鹽調味即可。
功效:養陰、潤肺、止咳。適用于熱病傷陰之咽乾咳嗽、心煩口渴、陰虛盜汗等病症。
2.枸杞紅棗烏雞湯
材料:枸杞子40克、紅棗20顆、生薑2片、烏雞1隻。
做法:紅棗去核,將所有材料放入鍋中燉煮40分鐘即可。
功效:補血養顏、益精明目。適合身體虛弱或皮膚乾燥者食用。
3.薏米淮山蓮藕排骨湯
材料:淮山20克、薏米20克、紅棗10顆、蓮藕1條、排骨1斤。
做法:將排骨洗淨,放入蔥、薑、米酒,大火滾後加淮山、薏米,轉小火燉1小時,再放入蓮藕跟紅棗燉30分鐘,起鍋前加些鹽調味即可。
功效:淮山、蓮藕、豬肉健脾益胃,薏米去濕。秋冬為養胃的好時機。
4.胡椒肚絲湯
材料:白胡椒30粒、豬肚1個。
做法:先將豬肚燙洗乾淨,然後切成絲放入鍋內,加入白胡椒,燉2小時。待肚絲熟爛時加些鹽、米酒即可。
功效:此藥膳具有溫中散寒、健脾養胃的功效,適用於任何人。
5.羊肉燉冬瓜
材料:羊肉一斤、冬瓜300克。
做法:羊肉先過熱水洗淨,放入蔥、薑、陳皮,大火滾後轉中小火,把羊肉燉軟爛。再加入切塊的冬瓜煮10分鐘,起鍋前加鹽、胡椒粉調味即可。
功效:羊肉湯屬熱性,可以溫胃禦寒,補虛壯陽。一般對於身體虛弱,手腳冰涼的人來說,在冬天多吃羊肉湯是不錯的選擇。
6.百合鯽魚湯
材料:鯽魚一尾、百合200克、薑兩片。
做法:先將百合浸泡半小軟化,鯽魚洗淨,稍微煎熟。將魚、百合、薑放入沙鍋中,鹽跟米酒適量,大火滾後改燉煮1小時。最後撒上胡椒粉,調味即成。
功效:鯽魚性甘、溫,鯽魚與百合燉湯,可以滋補清降。適合於虛熱、虛咳或肺陰虛、肺燥以及熱病後期的虛煩、驚悸。
除了以上的食補之外,還可以利用以下方式來作為保健~
1.睡前用熱水足浴
腳底上分佈著很多經絡和穴位,穴位對整個身體健康非常重要,例如在腳底的湧泉穴,如果用熱水穿透這個穴位可以使身體的體溫提高0.2℃,還能夠改善穴位周圍毛細血管的功能,讓全身快速暖和,促進睡眠。而我們的雙腳素有第三個心臟之稱,平時注意保護腳部,便能強壯心臟,使血管擴充增進循環。
2.養心補神
秋季進補不僅要補身,還要補心,也就是要注意調節情志。避免季節變換引起的“悲秋傷秋”情緒,對健康不利。保持適量的戶外運動,培養積極樂觀的心態,注意靜以養心,勿妄動,勿妄想,修心正念以益於神。
3.添衣保暖,鍛煉身體
近年氣候異常,秋冬較為暖和,但早晚溫差仍大,要注意增添衣物保暖避免著涼。持續運動習慣來加強免疫力,並讓氣管及心臟保持彈性,才不至於天冷收縮急速造成中風。
4.艾灸培補元氣
不喜歡針灸的人可利用艾灸來做穴位保健,秋冬使用艾灸還能驅走寒氣,達到培補元氣的效用。大椎、太白、關元 、氣海皆能理氣和血,補虛益損。
文/謝佩倫   養生顧問